—谈如何打破英语学习“死循环” —英语组 傅娜
从2014年9月开始第一次接触中职学生,已快一年。近一年来,我时刻感受着这个群体的特殊性,思考着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。他们的英语学习往往进入“死循环”:英语基础薄弱导致缺乏兴趣,兴趣缺乏导致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,失去信心继而放弃对英语的学习,一旦放弃学习基础便会越来越差。以下是我针对如何打破此“死循环”提出的几点建议:
一、 培养感情,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
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首要条件。师生感情融洽,学生才能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,进而“乐其道,学其道”。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。究竟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,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。第一,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,无论成绩好坏,表现优劣,均一视同仁,平等对待。我们心中的后进生,其实更需要教师的关怀、体贴,需要教师用激励去消除其心中的自卑与叛逆;第二,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。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教出学生的名字,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,自让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、亲切感。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;第三,勤鼓励,多表扬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“闪光点”和微小进步,给与学生中肯的表扬。在英语课上,“OK,Good, Well-done, Wonderful, Excellent等”应经常挂在嘴边;第四,定期沟通,沟通不应止于课堂而应延伸至课后,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。沟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:QQ,微信,E-mail,书信,电话等等;第五,言传身教,潜移默化,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。孔子说过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行。”
二、寓教于乐,注重语言知识的实用性
古人云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。在课堂中,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变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。一位教育家说过:“教学上最凶恶、最可怕的敌人,莫过于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。”可见,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。然而,玩是职高学生的天性,是学生的乐趣所在,因为他们对学习已丧失信心和能力,只能借“玩”来转移注意力。学生们在课堂中一般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,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、机械,就很难吸引学生认真听课,久而久之,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。如果能将“玩”引入课堂,让每个学生动起手来,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,从中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。学生便会乐此不疲。
我们可以寓知识于歌曲中。讲“疑问词+ever”时,可以教唱RightHere Waiting for You这首歌;讲宾语从句时我们,可以一起欣赏SomeoneLike You这首歌;讲解一般过去时,可以以YesterdayOnce More导入。
我们可以寓知识于生活。课堂中引导学生注意公共场所的标语。比如公交车上的英文标语Mind your head,Mind your hand。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,许多商品用英语单词作商标,如Flower,Safeguard, Mininurse, Legend, Panda, Phenix等。
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,如单词接龙、悄悄话儿我来传、你比我猜、改编歌词、听写比赛等等。
三、 把“幽默”带进课堂
教师能够“妙语连珠”地在课堂上多些幽默,有助于教师恰到好处地把握学生的心理,把乏味的内容讲解得透彻易懂。学生便开始崇拜仰慕老师,也就对这位老师所授的科目产生极大的兴趣。比如讲解family这个词时,可以借用了中央电视台上的公益广告的用于我的课堂教学,它可以理解为Fatherand mother,I love you!比如刚开始学英语写句子,学生喜欢什么句子都加上be动词,此时可叫学生翻译“我喜欢狗”这个句子。有些学生就翻译成“I amlike dogs.”如果把这个句子抄在黑板上然后再解释,学生会大吃一惊,以后便可时时回响起这个例子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,适当用声音、表情、形体去模仿、表演或创造特定的人物角色或场景,帮助学生以联想的形式轻松识记、理解教学内容,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。另外,对有骄傲情绪的学生,善意、委婉的幽默可促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;对不守纪律的学生,满怀慈爱之心的幽默比别的批评形式更易感染学生。这样既能维护教师的威信,又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。
四、 “素质”与“知识”教育并重
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者也。”作为教师,首先应该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人格,使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与发展。因此,我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素质。据观察,大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,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,得过且过,缺乏社会责任感;加上因为是独生子女,部分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,只讲索取、不懂奉献,不懂团队合作;部分学生心理脆弱,一碰到问题或挫折,便不知所措,情绪波动明显。这些使我深刻的意识到“素质”教育的重要性。“学高为教,德高为师。”作为教师,我必须成为学生们的榜样,以身作则,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们。
人觉得很赞
赞
上一篇:教学心得——体育课下一篇:潜心教学 匠心育人(刘璐)